马达声声助振兴——巴音河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探索

2022年03月03日 10:09  点击:[]

前不久,时断时续,一天一夜的降雪,使德令哈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在通往德令哈飞地经济产业园没脚深的路面上,最先留下一行行脚印的是在音发纸业打工的巴音河村的村民们。在青海人眼里,阴历二月二前都还是春节,考虑到春节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提高,已使纸产品库存所剩无几,市场保供无小事,大家便提前赶来车间上班……

备料、检查设备、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开机!”随着现场指挥员的一声令下,马达飞转。只见原浆纸在压花机上飞快压花,顷刻间变成柔软的卷纸、抽纸、餐饮用纸,经过分切、单包打包、装包处理后,整齐排列,随着传送带的缓缓移动,依次“走”下生产线……

一箱箱抽纸、卷纸、餐巾纸,为村民带来稳增收的希望;马达声声,在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加油!

正在巡视设备的巴音河村村民、音发纸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孟宗元,作为村办企业的见证者,面对眼前的一切,当初村党支部、村委会迎难而上创办音发纸业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幕幕场景,电影似的又映现在他的脑海里……

巴音河村距离德令哈市中心不到3里路,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又是个以种植小麦、青稞、蔬菜为主的农业村。青稞、小麦不值钱,加上人多地少,尽管大家起五更睡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不停地干,由于村集体经济为零,单靠地里刨食收入有限,村民的日子依然过得紧紧巴巴。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2018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便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事摆上议事日程。放眼周边村镇,有搞养殖、种植的,有购置房产开旅馆、搞库房出租的……“一村一品”,有特色,才会有活力。巴音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在哪里?

支委会、村委会、村民大会等各种形式的“诸葛亮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在对村情、市情、州情,优势、短板的反复考量中,党支部、村委会的决策者们,看到了德令哈全州政治文化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柴达木党政机关、工矿企业众多,商旅云集,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无工不富。2019年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的李天存,专程到四川考察后,更坚定了发展纸制品加工业的信心,在得到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的认可后,便做出了创办“音发纸业公司”的决定。

“说干就干,要干就必须干成。”这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们在心里共同发出的誓言。为此,公司以由村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监管的方式,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注册基金1000万元,利用扶贫资金221.75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230万元、村民入股资金53万元,一期投资504.75万元,在市政府、工业园管委会支持下,在德令哈飞地经济产业园建成全州独此一家,集办公用纸、厨房用纸、抽纸、高级卫生卷纸“四件套”生产线,2020年9月23日成功投产。据测算,该公司达产达标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300多万元,利润约400万元,能带动50名村民就业。去年以来,该公司再接再厉,通过引进新技术,又开发出湿巾纸、商用纸等新产品。不仅填补了柴达木地区纸业产品生产“零”的空白,还闯出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公司下一步如何发展?又如何解决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李天存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将组建销售团队扩大产品销路,再投入资金约300万元,购买设备、扩大规模、开发纸杯、懒人抹布、湿纸巾等新产品,由此一来,用工量大了让更多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随着我们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两年村民分到的红包也一年比一年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新变化;村干部也实现了‘不敢管、不想管、不会管’到‘敢想、会想、敢干’的新转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公司效益一天比一天好,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今后,我们村‘两委’将在用好政策、管好资源、闯好市场、选好能人上继续下功夫,通过把村民组织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李天存接着说。

孟宗元大学里学的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外地打工。听到村里创办音发纸业公司的消息后,为回报村民,支持家乡建设,就报名成了音发纸业公司的技术员。“我在这里上班,不仅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还能照顾父母,挣上钱,真是一件大好事。”孟宗元说。

库管员宋海花,每天除了负责打扫车间卫生,还肩负着机器设备维护保养的任务。“在自己村里开的公司上班,离家近,每月领工资,下班后还能回家照顾孩子,挣钱、照顾家两不误。作为回报,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以实际行动,感谢村里为我们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面对记者的采访,宋海花一再表示。


上一条:为打造包容大气清新靓丽的品质德令哈贡献政协力量政协第九届德令哈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下一条:德令哈 “农输地”建出高速度

关闭